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实验实训中心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实验实训中心
新伊甸y站入口“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2021-2025)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13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学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文传学院发展的新阶段。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结合学院实际,以培养“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采用“四化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性,推动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科学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加强调研,实事求是。摸清楚学院发展现状是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传学院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五年来,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紧密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落实学校“322”大思政工作体系,紧扣“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这一主线,坚持需求导向和突出应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地联合和校企合作,切实增强服务和提升水平,不断拓宽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在全院师生的密切配合下,各项工作得到切实有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十三五”期间,学院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过好民主生活会。同时,利用教职工大会、党组织生活以及各种培训,组织全院教师认真学习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相关文件,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建设的改革意见》等文件,努力贯彻学校“322”大思政工作体系,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增强法制意识,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以德执教、以信立教、为人师表,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诚信、愉悦的师生关系。

加强监管和督导,正人先正己,教书先育人。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对教职工责任意识的强化。一方面通过“共产党员示范活动科研攻关创新团队”、“共产党员示范活动教学团队”“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先锋团队”、文学与文化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等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的组织带动作用,使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常规化。要求教职工对照检查,自我反思。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对照教育部“红七条”,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服务学生。

(二)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十三五期间,学院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推动专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学院目前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七个专业,其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2020年获准的新专业。学院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汉语言文学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批准为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学为校级应用性示范专业;立项了四川省卓越语文教师培养项目——实施五双模式 培养卓越语文教师;非线性编辑为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视听语言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外国文学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语言与文化课程群教学团队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新增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2项。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渐优化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学校统一要求,2016年,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6个专业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

2016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5年后,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学校统一安排,学院对方案进一步优化,制定了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新方案加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召开教研会议,进一步修订、完善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和相应的课程考评机制。

(四)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十三五”期间,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五年来,送陪了3名硕士、6名博士,选送1名教师参加国内进修、2名教师赴英、美国家访学、2名教师出国交流、4名教师被选聘为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学习达到全覆盖。同时,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3名,引进双师型教师1名,聘请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为我院名誉院长,聘请四川师范大学谭光辉教授为我院学术院长。

通过这些措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兼职教师近2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5人,形成了一个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学术梯队。

(五)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积极加强内涵建设,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听评课活动,开展教学方法大讨论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研促教学。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省、校级教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功能。邀请多名校外专家来我院讲学。同时积极开展“双周”学术讲坛,将院外专家讲座与院内教师讲座相结合,特别是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互相启发评议,提高教师学术能力。

学院以教研室为抓手,依据专业方向和教师自愿,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教师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5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省、市、校级科研项目40多项,在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10部,科研成果获奖20余人次。

(六)学生工作成效显著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学校会议精神。通过学生工作专题会议、学生干部例会、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学校“322”大思政工作体系要求,深入持久地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方面,积极实施预防为主的策略,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党政联动,齐抓共管。强化学生的纪律教育,实行激励教育为主和处分教育为辅。每学期组织学生学习学籍管理规定、违纪处分等有关文件,加强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在评优选先和资助奖贷工作方面,成立奖优助学评定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关注四类特殊群体学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优秀学生的表彰工作,完成了年度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极参加5.25和11.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院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各班选拔了心理委员,组织他们参加学校的学习和培训,将心理委员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二是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心理异常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学工队伍认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指导工作,使其发挥作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

5年来,我院学生在国家、省、校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如朗诵《乡村振兴,不负青春奋斗情》获得全国第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微电影《火焰蓝,我心依燃》获二等奖。成功举办二届“文化传媒艺术节”,学生毕业率、授位率都在97%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工作荣誉称号和表彰。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龙登浩生死营救公交司机,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七)实验室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学院文化与传播实验实训中心被立项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该实训中心教学使用面积2000余平方米,设施设备总值超1000万元,下设创作部、采访主持部、编辑制作部、传播运营部四个实验实训部,目前主要建成有形体训练和表演基础实训室、化妆造型实训室、可视化电台直播间、播音基础实训室、虚拟与实景演播室、摄影棚、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中华才艺实训室、校园电视台、教师创作室、模拟沙盘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专业实验室集群,能满足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求,并为学校新闻宣传、大型活动和校地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模式。

二、“十四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综合改革和推动转型发展为抓手,按照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根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学校“十四五”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四圆同心”办学思路,努力做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学院服务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能力。

三、学院发展总体目标

树立开放办学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学校发展条件,分析定数与变数,兼顾需求与可能,“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施设备基本完善,形成特色和亮点,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学院;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争取实现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三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省级一流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引领学院专业发展;五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全面推进专业硕士申报工作;六是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总支的核心堡垒作用,形成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一)坚持“学生主体”,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专业认证相关要求,深入实施“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好辅导员,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工队伍。二是要全面落实学校“322”大思政工作体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加强学风建设,采取多种办法,探索有理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

2.落实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科学实施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校提出的“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好校外校内两个实践教学平台,新增校外新闻传播文化类实践教学基地5个以上,建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开办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年均10项以上;加强与相关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创新,使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省级“卓越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培养师德高尚、专业素质好、师范能力强的优秀中学语文师资;加强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推进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融媒体复合型人才。

(二)强化“教师主导”,内培外引,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通过实施“双培工程”(教授、博士培养工程),内培外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数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和教师数量趋于合理,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持续开展听评课活动和赛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十四五”期间,使学院新增培养博士8名左右;加大鼓励、支持中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的力度,新增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名以上。

2.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根据学校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特别是引进有着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人才。“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博士10人,教授2人。同时,加强对学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到达6名左右。

加强外聘教师引进力度。聘请中学、新闻传媒文化机构有一定影响的专家20名左右担任外聘教师,使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一线密切结合。

3.改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文章,申报科研课题,改善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副教授以上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四川文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川文理<2015>67号)文件精神,通过外出培训、校本培训和行业锻炼等措施,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十四五”期间,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5人左右。

5.加强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

积极争取学校大大力支持,优化管理和服务队伍结构,配齐配强学院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秉公办事、服从大局的管理和服务队伍。补充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各1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现有基础上选配3名专职辅导员,实现辅导员数量与学生人数比例达到相关要求。

(三)加强专业建设,凝练特色,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专业条件建设

持续做好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较好的物资保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好中华才艺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改建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新建播音主持实训室、网络与新媒体实训室、VR工作室等;根据需要实际教学需要更新教学设备;引进相关媒体单位共建产教融合教学示范中心;对文化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举行文化打造,包括门厅、走廊、教学成果陈列室等,形成特色和亮点;配齐实验室管理人员,聘请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2-3名,继续做好实验室兼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协助老师日常管理;校园网络电视台除了做好常规“文理视讯”节目外,打造3-5个品牌节目,扩大影响。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教务处统一安排,做好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相关课程教辅资料,编写5种左右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2.新建5个以上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院专业发展需要,在成都、重庆及达州周边建立5个以上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适应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积极加强社会合作和社会服务,在语文教育、文化创意、文学创作、新闻传媒等领域加强社会合作,形成3个左右品牌项目。

3.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做好专业认证工作,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一是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建成2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或“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争取建成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二是做好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确保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三是加强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持续做好文学与影视传播类学科专业群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研究及实践项目,形成专业建设特色,推动专业内涵发展。

4.加强课程建设。立项3门以上省级、10门以上校级一流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以示范课程为引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5.加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一是做好省、校级已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二是力争新立项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5项以上;三是获得省、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以上。

(四)加强学科建设,对标“申硕”,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根据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申报条件建设,力争成为学校第一批硕士学位建设点单位。不断推进科研工作走向深入,提高科研水平。

1.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的研究中培养3名左右的高水平骨干教师,并充分发挥学术院长在科研上的领军作用;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在基础教育研究、巴文化和巴山作家群研究、影视新闻传播研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研究团队,提升学院科研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力争建设2个左右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三是鼓励、支持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高级别项目,“十四五”期间,全院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80篇以上,获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

2.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每年邀请5名左右在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来校举办学术讲座;二是组织校内教师讲座,原则上每2周开设一场“学术沙龙”,活跃学术气氛;三是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在课题申报、科学研究、经验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3.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鼓励、支持教师的学术研究紧密联系实际,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科学研究,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上取得新成绩;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形成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学院对地方、对产业的贡献率和影响度,形成服务地方的鲜明特色。

(五)立足党建引领,形成合力,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322”大思政工作体系基本要求,做好党建工作。

1.加强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师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建工作,强化组织建设;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遵守党纪国法,严以律己,为政清廉;落实好“双带头人”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

2.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按照学校《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试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各教研室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院师生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做好新常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品质、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改进自身作风,提升整体素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做好学生党员干部“六带头六表率”活动。

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集体协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治院,依法保障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院务信息公开制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现有制度,使之更科学合理。要加强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弥补制度建设的空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明确每个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明晰权责利,加强主体责任建设,杜绝工作中的推诿、敷衍、打折、拖沓不良现象。

(三)细化工作任务

形成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根据岗位职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坚持“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完善”的原则,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四)强化目标考核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强化数据管理,做好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年末汇总。充分发挥奖励绩效的作用,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实现学院“十四五”规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新伊甸y站入口全体师生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担负起历史使命,力争学科专业建设上升一个层次,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好评,努力把文传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特色、有影响、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二级学院。

    联系我们
  • 四川文理学院新伊甸y站入口
  •   版权所有:新伊甸y站入口-高清免费-完整版
  •   邮编:635000  意见箱:sasu_wcxydzb@126.com
  •   ICP备:蜀ICP备06020089号-1  [管理入口]
关注我们
  •